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2023.01.16
媒体看思远丨思远半导体获近亿元B轮融资,2023持续发力电源相关芯片产品

以下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专辑(EE Times China),作者刘于苇

近日,思远半导体宣布已完成由惠友资本独家投资的B轮融资,本次获得的资金将持续投入新产品线的扩张和技术研发。思远方面表示,惠友资本专注于半导体产业领域的投资,从设计到制造端布局全面,善于抓住行业发展机会并很好地发现投资对象的价值。

据官网显示,思远半导体成立于2011年,公司一直专注于电池应用的 POWER+电源管理系统芯片设计,致力为智能穿戴、泛消费电子、工业、移动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提供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级芯片解决方案,包括移动电源SoC芯片、TWS耳机电源管理芯片、锂电池充电芯片、电源管理PMIC、无线充电芯片等。

2022年,疫情影响下的消费电子产业衰退明显,也影响到了资本对上游半导体产业的热度。对于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投资思远半导体,惠友资本投资总监肖海伟表示:“任何产业都有景气度周期、消费电子也是如此,但是企业家是没有周期的,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带领团队不断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和困难,带领团队穿越牛熊周期、创造价值、走向成功。”

肖海伟认为,当前虽然消费电子产业衰退明显,但是手机和IoT融合健康科技的智能终端、仍是万亿规模的产业,技术创新不会停止、客户对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不会停滞,优秀的团队深耕产业、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待到消费电子市场反转、必将迎来“戴维斯双击”时刻。

谈到选择思远半导体的原因,肖海伟表示,思远团队扎根于半导体芯片产业,聚焦锂电池供电的产品和应用,始终坚持市场客户导向,专注、勤勉、不追热点,耐得住“硬科技”的冷板凳,具有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特质。“投资就是投人投团队,我们充分信任和尊重思远团队,相信在总经理董官斌的带领下,夯实消费电子业务基本盘,抓住新能源产业的大机会,积极布局应用于电动车、储能、光伏、风电、短途出行等领域的高性能模拟芯片,企业必有更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两年来,思远半导体TWS耳机充电仓SoC芯片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累计出货超过7亿颗。 客户包括小米、vivo 、OPPO、一加、realme、传音、魅族、1MORE、百度、网易、漫步者、JBL、哈曼、联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2021年公司员工数70多人,到2022年已经达到140人,研发团队成员占比约6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0%以上。预计2023年员工数可增至将近200人。

思远半导体总经理董官斌先生也在日前接受了《电子工程专辑》等媒体的采访,对TWS等可穿戴类设备的市场趋势、半导体下行周期中的机遇与挑战、国产芯片设计公司的整合问题,以及2023年公司的发展布局进行了分享。

微信截图_20230302165613.png

图:思远半导体总经理董官斌

TWS耳机等穿戴式市场仍在增长

作为TWS行业电源芯片龙头企业,思远认为耳机本身并不是一种新产品,但TWS则是一种新的产品形态。董官斌认为,一款新型消费电子产品从出现到销量巅峰,当中会有10年左右的市场繁荣期。

“TWS从2017年开始出现,迄今已有近6年时间,高速增长期虽然已经过去,但仍处于更新换代期。各终端厂商在这个时期会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所以无论市场还是技术还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他说到,所以对于上游芯片供应商来说,TWS还是一个持续增长的领域。

今年,思远的产品在其他可穿戴设备市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例如AR/VR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据悉,用于穿戴类的芯片占思远营收比例高达70%,其中智能手表品类在2022年大幅增长,占到可穿戴品类营收的20%。

在中国疫情管理政策改变之前,大家普遍认为带血氧、心率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不是必需品。但是不少消费者在“阳”过之后,开始注重自身健康数据,董官斌认为今后可穿戴式产品,尤其是带健康监测功能的高端型号会迎来较大增长。

智能眼镜、AR/VR设备方面,目前多家终端厂商都在布局,但对于普及和市场起量来说,仍处在相对早期的萌芽阶段。

董官斌认为,可穿戴领域中的电源技术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因为每个新系统需求技术基础是相通的;但也需要很多创新,因为每种产品都有其特别的需求。“我们也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真正地让客户能为产品加分,改善面向终端用户的体验。这其中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产品思维,都是一脉相承的。”

行业下行中,看好这几个市场

虽然电子和半导体行业自2022年下半年来开始进入下行周期,但从思远2023Q1已获得的订单来看,无论同比2022Q1,还是环比2022Q4,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以下几点,被认为是在整个下行周期中依旧会有不俗表现的:

1、车规级电源芯片。思远的车规级产品还是围绕着电源相关技术,例如高压DC-DC、电池管理(BMS)芯片等。预计今年可以实现送样,验证完成后会启动车规认证流程。

2、移动储能相关芯片。在“双碳”热潮下,国内很多领域实现对国际的弯道超车,都与新能源有着莫大关系。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和商业储能,未来或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的重要切入领域。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绿能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这部分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电池相关技术应用的不断突破。”董官斌表示,电池应用相关芯片是思远的强项,所以公司在储能产品应用上也早有布局,未来希望能提供单芯片之外更完整丰富的解决方案。

3、智能物流行业。由于中国消费模式在发生变化,当前物流行业对于智能化和电动化的需求愈发强烈,例如智能头盔、智能驾驶、快速换电。未来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甚至不需要人,将由机器人来完成,而这些应用中都离不开电源管理芯片。

上述行业的共通点是都处在上升期,与之前的终端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但在不同程度上有创新需求,思远目前主要围绕着这些客户端需求去做电源产品的升级开发。

董官斌认为,能够在下行期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还是行业级应用,而不再依赖于“to c”的需求。“往后很多年,或许都不会再出现一个单品类产品能达到智能手机的规模,也不可能有新形态的产品去替代它。但一些融合手机单点功能的智能化产品,能够形成组合式的应用,去推动芯片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发展。”

国产芯片行业为何还不进入整合期?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2年会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22)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为大会作了题为《以持续创新赢得美好未来》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提到,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数量已达到3243家,比去年的2810家多了433家,增长15.4%。

如此庞大的公司数量,意味着中国大部分中小半导体企业在未来10年之内,可能都面临着并购或被并购的问题。

但董官斌对此表示得很乐观,他认为现在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是竞争的态势,但这不是坏事。 “真到了没有竞争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只有拼命不停向前跑,跑过长时间下行周期的那些厂商才能留下。”

而对于国内半导体行业迟迟没有迎来并购潮的原因,董官斌认为原因之一是现在很多新创公司仍处于“初代创始人”阶段,这批创始人年龄普遍比较小,仍有一腔热血希望实现理想抱负,把公司一直做下去。“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其实很多被并购的企业,都是在创始人到了一定年龄退休后,在资本方推动下实现的。”

原因之二,当前本土半导体企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并没有太多真正在创新的企业,合并产生的价值不大。“思远存在的价值,就是除了能掌握基础技术,也能在创新维度上始终坚持如一。很多厂商把做与国外pin-to-pin的产品视为生存之道,我们也能做,但在细分领域的创新才是当下国内半导体公司最缺的。”

以电源芯片为例,专注这类模拟芯片的本土公司往往规模不大,但只要相关终端产品在发展,它对芯片创新性的要求就一直不曾停歇。不同的终端,对于芯片创新的周期不一样,消费电子需要每年不断推出新品;而在工业、医疗领域可能每10年才推出一代产品。“所有系统对模拟芯片的需求都在变化,区别只是速度不同。”

对于思远短期内是否有并购计划,董官斌表示目前还不考虑并购或者被并购。“我们还是先集中精力把自己该干的事干好,围绕着电源规划一些新产品,拓展一些新业务。”

至于大家都关心的IPO进度,他表示还在按计划进行,“IPO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但它不是终点”。思远的上市时间可能跟很多的因素有关,比如经济恢复时间、对新市场的把握程度、业绩和利润增长以及可持续性。这些因素都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好的上市时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上市早一点、晚一点问题不大,最主要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完成这件事情。”董官斌说到。

展望2023

2022年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来说都比较艰难,市场下行期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董官斌表示,实际上在2021年看整个的未来市场变化时,思远对2022年的情况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预判,所以尽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公司 2022年的营收和毛利水平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那么,2023年的增长点又在什么地方呢?

大众级消费产品如手机、PC都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以一些中枢产品为中心,会发散出无数个周边行业的应用,推动新型半导体技术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带动了便携储能、充电桩、汽车BMS等一系列产品的发展;手机周边衍生的产品则有移动电源、TWS耳机以及一系列可穿戴设备。

“只要某一个行业的主流产品在发展,就会带动着周边应用不断发展。”董官斌说到,“思远依然看好穿戴类市场的增长,这是我们的基本盘。另外我们持续布局与新能源应用相关的IC,目前都开始逐渐落地发力,开始贡献营收。”早期对这些新应用、新市场的布局,让思远在行业刚兴起时就有新产品可以推向市场。

2023年,思远主推的新产品还是与电池应用相关,如BMS超高压、大电流DC-DC,以及具备自研算法专利的电量计。其中电量计主要用于消费类电子,如PC、智能家居产品中。

董官斌预测,2023年将是电子产业从谷底往上爬升的过程。“总体上虽然会比2022好,但启动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真正要恢复市场繁荣,恐怕要到2024年或更后期。”对于思远这样的企业来说,则要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在低谷期加强研发,在经济恢复后才能有更多的东西推向市场,“我们现在正拼命往前跑,就是要等着那个时候”。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